選擇權,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選擇要買或賣的權利,它可以在任何一種盤勢中操作獲利,雖然變化多端,但是了解之後,相信你會為它的獨特處著迷!

選擇權主要分為買權(call,買進的權利)和賣權(put,賣出的權利)兩種,報價方式是在目前指數上下百點為一個區間進行報價,例如現在大盤在8000點,就可以看到790080008100等等的買賣權契約價,這個報價和股票不同的地方在於,以台指選擇權為例,一點五十元,也就是如果報40點代表2000元的合約價

前面提過,選擇權所交易的是訂金,在實務上稱作權利金,也就是上述一點五十元的報價,針對任何一個有報價的買賣權,你都可以進行買進(buy,當投資者)或賣出(sell,當房東)兩個動作,買進就是必須付訂金的投資者,所以要投入的成本就是當時的合約價,而賣出就是當房東的角色,可以收到目前報價的權利金,不過必須要繳交一筆保證金(因為你不可能擁有台北股市吧!)

舉個實例比較容易了解,假設現在7800的買權報80點,認為還有上漲空間的投資者就會進行買進(buy)買權(call)的交易,不用付保證金,但要付權利金50x80=4000元;相對的,賣出(sell)買權(call)的房東角色就可以收取權利金50x80=4000元,但必須要繳交保證金(相當於房子)約三萬元(這個金額需詳細計算,抓三萬元為一般台指選擇權的狀況),隨著時間進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                上漲,7800買權向上漲到160,這時候買進買權的投資者手上的契約價值160x50=8000元,故他可以將這個契約賣出獲利(這個動作實務上稱為平倉)

二.                下跌,7800買權向下跌到20,這時候賣出買權的房東,手上的契約價值20x50=1000元,別忘了,賠錢的不是房東哦!他可是先收了4000塊的權利金,所以房東進行平倉的動作後,獲利為差價4000-1000=3000

了解了選擇權的架構和獲利方式後,你也可以開始投入這個市場,接下來,我會介紹容易上手的四個操作策略,記得先把下面的口訣背下來!會對你的選擇權操作順手度大大提昇哦!

買進買權,看漲買目標;買進賣權,看跌買目標;

賣出買權,會跌賣壓力;賣出賣權,會漲賣支撐。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設台北信義區有一棟目前市價1000萬的房子,你預期三個月後,這個房子有上漲到1050萬的可能,所以你付了5萬元給房東當訂金,和房東簽下一個合約,裡面規定:在三個月之內任何時間,只要你提出要求,房東都要以1000萬這個價錢把房子賣給你,如果三個月之內你沒有提出購買的要求,合約中止

三個月過去,房價可能上漲或下跌,如果真的如你所估計的,房價上漲到1050萬,這個合約(可以用1000萬買下房子)就有50萬的獲利可以期待,你只要拿著合約去要求房東以1000萬的價錢賣給你,再立刻以1050萬轉賣出去就可以獲利入袋50萬,算一算這個投資的報酬率,三個月就有5%(50/1000),十分不錯;但是你注意到了嗎?其實這並不是報酬率最高的方式,注意到了嗎?如果你直接將這個合約拿出去喊價,只要是開價低於50萬,對於新買家來說十分合算,而對你來說,你的投資僅僅只有訂金5萬,獲利卻有可能是十倍的50萬,已經不是以百分比計算,而是倍數來計了

投資報酬率這麼高,我們也要來分析一下風險會不會也很高呢?因為一開始付出的金額只有訂金一萬元,所以如果房價沒有如預期的大漲,反而出現下跌,不論跌到什麼樣的價位,買家只要放棄訂金不去覆行合約就可以了,不必忍受跌價的虧損(因為房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到達買家的手上)。簡單來說,這筆買賣對買方是風險有限(訂金),而獲利無窮(房價漲多高都有可能)的投資;對賣家來說,則是風險無限(房價漲越多就越不划算),而獲利有限(頂多只有買家不想要覆約時所放棄的訂金)的投資。

選擇權的投資模式和上述的例子差不多,介入時可以當買方或是賣方,而商品種類則較買屋單純期待上漲還多,可分為買方看漲的買權商品(call)及買方看跌的賣權商品(put),每個整數點位(ex.8000,8100),都可以查到買賣權商品的報價。假設一個簡單的交易方式,看好目前是8000點的指數會上漲,就可以買進(buy)8100的買權(call),訂立這個合約所需要的權利金是50(可查詢選擇權買賣權價位公告),類似看好房子上漲時要付的訂金,若指數向上大漲,想獲利了結時,則可以將這個合約在市場上賣出,取得權利金,此時8100買權(call)假設為150點,此兩權利金的差額即為獲利(150-50),一點五十元,也就是一開始成本是50x50=2500,獲利是(150-50)x50=5000,在不計算手續費之下,就有100%的獲利空間!

選擇權因有多空可做,連盤整都有方式能獲利,故適合不同風險需求者投入,之後會有一系列文章介紹各類最容易上手的選擇權操作方式。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生病是件人人不愛卻又多多少少會碰上的麻煩事,不管是住院檢查或是在家休養,有兩件事是已經可以確定的,一件是沒有上班沒有收入,另一件是除了吃飯之外還有很多額外的醫藥費用支出,沒有預先做好規劃,自己的儲蓄就會像一缸子的水,關掉了進水的水龍頭,又拔去了止水的小塞子,水位急速下降。

幸好,醫療險種的全面和多樣化的理賠設計,可以在平時就做好規劃,若遇到了你我都希望碰到的情況時,就能發揮效果!以下,就針對各種不同的醫療險和適用對象做介紹:

1.      一般醫療險:

一般醫療險分為兩大類:住院日額型和實支實付型。住院日額型的主要內容是設定在一旦被保險人住院,就可以依照住院的時間給付約定的金額(ex.一天一千),這樣子的設計可以用來補貼住院未工作所損失的收入,或是支付病房升等(由健保四人房升等到單人房)的差價,但以目前病房短缺的情況來看,醫生多半只讓病人住幾天就要求病人回家休養,以往可以長時間住院的情況已不復見,所以住院天數的減少會使得依此給付的住院日額型保單有其盲點。

另一型實支實付型,是與保險公司約定一個給付額度上限,在同一次的醫療行為中,只要能夠提出收據(掛號,部份負擔,自費項目等等)的部份,在這個額度之內,都可以實報實銷(也就是花多少保險公司付多少)的方式來給付,這種設計讓保戶的彈性增加,支付的內容也更多樣化,缺點就是沒辦法依靠保險來提供一些無法上班所損失的收入,到底要選擇哪一種保單?要看預算和自己的需求囉!

2.      特殊醫療險:

一般醫療可適用所有的住院情況,但是某些特定且重大的疾病一旦發生,所需龐大的醫藥費常常是拖垮一個家庭的原兇,特別醫療是針對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設計的加強型醫療險,它可以在此類疾病或狀況發生時,給保戶更高的理賠給付,以對抗可能所需的大額支出。

3.      意外醫療險:

顧名思義,意外醫療專門針對意外所導致的醫療行為進行保障,和一般的醫療險同樣,可以分為住院日額及實支實付兩種,有些不同的是在於某些意外醫療的範圍包括到沒有住院的情況,依舊可以申請給付。

4.      失能看護險:

慢性病或是會讓人失去生活工作能力的疾最令人害怕,失能險是醫療險中的最後防線,它可以在醫生判定保戶喪失生活能力時開始幫助我們,依保單內容每月或每半年給付定額的看護費用,保險不便宜,但是加保了失能險可以把失去生活能力所需增加的開銷這個風險移轉出去,擔心一旦遇上會拖累親人的保戶可以考慮。

醫療險提供了層層保護,但是額度要怎麼規劃和拿捏呢?還有終身和定期哪個好?請看下一篇囉!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壽險種類繁多,在選擇上一直是讓人頭疼的,常常可以接觸到的終身壽險,保費動不動就要幾萬塊,而且真的怎麼了,可以理賠的保險金實在也不是很多,發揮不了照顧身後人的功能。

在我認為,壽險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依照責任的輕重,扛責任的時間長短,來決定壽險險種和額度是最適合的!舉例來說,一個新生兒的誕生,它代表著生命的喜悅,也同時代表一個長達十幾二十年,長期責任的開始,如果在這段過程中,不辛我們無法再供給他經濟來源,是不是可以用壽險規劃來幫助我們完成這個養育的使命?但是,這個責任,在小孩長大之後,雖然心裡還是惦記著他們,可是經濟壓力已經自然放下。什麼樣的壽險適合呢?二十年期的定期壽險會是不錯的選擇!

換個情況,父母退休後在家,如果孝順的我們,希望一個月能給他們一萬塊生活費,直到他們安享天年,因為壽命的長短無法估計,所以如果要給長輩更安心的規劃,應該要再增加一個終身壽險在自己身上,設定受益人為他們,若不辛的事情發生,保險金也可以代替我們完成奉養之恩!

此外,選擇保險額度時,必須要涵蓋肩頭上的責任額度,否則真的要用到時,可能會有杯水車薪之憾!而選擇險種上,若以單純的壽險而言,長期的責任買終身,固定期限的責任買定期,這樣子的規劃應可以在合適的預算內,真正發揮保障的效果。

國人對於附加有領回金滿期金的儲蓄險種特別情有所鍾,讓我們依照需求的角度來思考,什麼樣的需求才適合用儲蓄險來規劃呢?儲蓄險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定期的領回機制,和領退休金的想法不模而合,用在最保守的退休規劃是很ok的;但滿期領回一筆的商品呢?其實多半的投資都是最後領回一筆錢的設計,在低利率的情況下,除非有稅賦或其他的考慮,滿期金商品似乎就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了。

商品百百種,惟有貼近需求,才能感同身受!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險是許多人最早接觸到的金融商品,在台灣人人皆保代的奇特現象下(保代:保險從業人員),幾乎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圈裡,就可以碰到一位甚至數位保險業務員,在需要+恐嚇+作夢以及最大的因子人情的發酵下,我們對保險,就像那句形容男女交往過程的名言:因不了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因更了解而產生怨恨。我幹麻要買保險?不買可以嗎?到底誰該買誰又不該買呢?

1.      壽險:責任

壽險主要用在照顧生後人,所以肩頭上有責任的人需要壽險,像一家之主要負擔全家的生活,可能還有房貸車貸的壓力,如果突然失去收入來源,影響的是一個家庭,非旦日子過不下去,連房子都可能不保;另外就是養育下一代,在小孩仍然沒有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惟一的依靠就是大人,一旦這樣子的支持失去了,面臨往後的生活及學費壓力,更需要壽險來完成撫養小孩的責任。

2.      醫療險:付醫藥費,付薪水,付看護費

醫療險種可以提供幾個不同的功能:首先,補貼醫藥費用,一些部份負擔或是住院的相關費用,可以申請保險給付;再來,發薪水給在醫院的你,請病假住院的期間無法上班,薪水就沒有著落,依住院天數來計算給付內容的保單就可以彌補這個部份;最後,真的發生了需要長時間看護照料的情況,也有看護給付的保險能補助照護的費用,多半是以每月或是每半年補助一次為主。

3.      意外險:好用常用便宜又大碗

意外險種適用範圍很廣,只要是疾病之外所造的傷害都可以算到這個範圍內來,意外險也包括意外醫療的部份,費率低且不會因年紀漸長而增加保費,是人人都應該加保的險種。

4.      其他險種

其他險種還有很多,這裡提出一個重要,低價,可是常常被忽略的保險豁免保費保險它能確保我們在繳費期限內,如果因為發生重大疾病或失去工作能力而無法再交保費時,自動生效,直接豁免之後所有要繳的保費,也就是之後都不需要再繳費,但保障仍然有效。這種保單的保費不高,可是關鍵的時候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畢竟沒有人希望不辛得到癌症時,竟然還要繳癌症險的費用吧!

飯人人要吃,麵米餃子任選;保險人人要保,內容種類要多思量。

壽險看肩頭,醫療看需求;意外不能少,其他有更好!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期權的波動幅度極大,再加上每月結算時間壓力,所以除非有避險的需求,否則應該以短線1~3天之內結束一次買賣為宜,更進一步,為了防止隔天開盤跳空的風險,當日沖銷的投資操作算是個比較保守又不失獲利機會的好方法

從開盤到收盤多半都有相當的價差,不論是向上拉高或是向下殺低,這塊獲利空間就是當沖投資人所期待的!期貨連動大盤指數,但因為期貨早大盤15分鐘開盤,故可以先行反應日韓開盤及美股昨夜收盤情況,所以一旦開出向上或向下超過50點的缺口,可能就以觀望為主,因為當沖的空間或許就已經不大。

在開盤小黑小紅之後,隨著大盤九點開盤,必有一陣上下拉鋸戰,多空第一次對壘會在九點三十分前分出高下,緊接著就是我們的策略登場,將開盤45分鐘內的期貨高低點作為多空的參考點位,只要突破高點就作多,破低點即作空,接下來當然也是要設立停損點。整個操作流程如下:

1.      期貨開盤未跳空達50點以上。

2.      九點半訂出當日高低參考點

3.      過高()點進場作多(放空)

4.      停損設定,若回檔(反彈)觸及開盤價,停損出場

5.      停利設定,待尾盤(一點之後)當沖獲利

當沖策略成功之關鍵是在成交量,開盤時若成交量放大,這附近的價位會成為當天極具參考價值的壓力(支撐),全場守於支撐之上,自然尾盤再拉的機會大增,反之亦然。尾盤要獲利出場時,可參考15分鐘k線圖,若出現期貨指數破前一支k的最低價位,則可以獲利入袋,放空者自然是要留意是否突破前高。另外,如果不願意承擔明日開盤可能的跳空波動,則最慢要在13:40前掛單出場,若進場點是在超過一點之後才出現,因為後續時間不長,雖不排除尾盤急拉的可能,但畢竟可表現的時間不多,是否一定要進場可自行考量。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期貨的漲跌幅大,多空往往在13日內就出現反轉,所以我常常建議要投入的投資人,最好是能夠在盤中盯盤,或是嚴設停損停利並設定盤中可以自動執行的智慧單為宜!以下介紹的15分鐘k線操作策略,可用於中線(1~3)的波段,雖然適合的進場點約一週出現一次,但每個月掌握到至少一次,賺取10%以上的利潤,全年期待本金倍翻應該是ok的!

首先,將k線圖設定為15分鐘線圖,並調整移動平均線參數為(20,60,100),此三線以日線的角度來說就是代表著1,3日及5日線:1日線看波動,3日線看強弱,5日線看趨勢,基本上有這樣子的概念,操作期貨就不容易有逆勢而為的進出動作,許多交易策略也就是由此展開!

回到本策略,不論指數是漲是跌,最常出現的還是盤整盤。而盤整其實就是蘊釀下一波的漲跌開始。觀察三條平均線,當三線出現糾結(即三條線相互的差距點數在30點以內,且沒有一致漲或跌的方向)時,將可以開始準備進場,以上漲來舉例,大漲的發動點就是近日的高點(可以考慮選擇近20k線的高點做為參考),只要放量漲過去,三線應該會隨後出現多頭排列(也就是由下到上是5,3,1日線,並同時向上翻揚),此時即為進場訊號!

進場後,首要的不是計算賺了多少,而是停損停利點的設立,建議剛進場時以5日線為停損標準5日看趨勢,不跌破表示趨勢未變,若抓到波段持續獲利,可進而參考3日線為出場標準3日看強弱,跌破表示多頭力道已經轉弱,可以先出場等待下次機會,另外,若當日最高價沒有突破昨日最高價,則可考慮在尾盤先出場,以防明日開盤跳空向下的風險。

期貨的操作風險雖高,但是仍有跡可尋,順勢操作才是賺錢利器!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ETF(股票市場基金)是總和了基金的分散風險和股票的買賣方便兩大優點的投資商品,它在股票市場上交易,你不必再另外開個戶頭,用平常買賣股票的帳戶就可以下單開始投資,它不是一家公司,比較類似一家金控,包含了數十支股票加權所得的最終數值,買一張ETF,就相當於買進了這數十家公司的股票,和基金的概念相同,能把投資的風險分散。

ETF比傳統基金更佳之處在於:

一、ETF屬於被動式管理基金,因為每檔ETF都有它嚴格的投資目標設定及比重的規定,ETF的基金經理人只能依照這些條件買進或賣出股票(像台灣五十ETF就只能按比例買進台灣前五十大的公司股票),這樣子可以降低買賣交易的次數,使得ETF的管理費用比一般基金低約一半

二、ETF可避開人為因子,傳統基金依靠的是投資團隊的研究和決策,若選股錯誤,可能出現眾人皆漲我獨跌的情況,ETF因為選股條件已固定,所以在包牌策略下,起伏是可以和大盤同步,可以預估的。但也就是告訴投資人,無法期待超額的利潤!

三、ETF沒有現金的比率,全數持股,隨時買入就是100%的參與投資,而一般的基金會依照對行情的看法而增減手上的現金比例,故投入時可能只買到六、七成的股票。當然,如果是碰到下跌的情況,因為ETF一定是滿手股票,所以跌幅也是會和大盤同步的!

ETF和保守型商品組合出的資產配置,很適合想將投資單純化的投資人,利用最基本的一百減年齡原則(用一百減去自己目前的年齡,得到的數值為股票投資占總資產的比重,其他則以定存或債券基金分配),就能建構一個適合自己風險狀況的配置。

目前台灣已經上市的ETF簡介如下:

1.                台灣五十(0050):以台灣上市公司中最大的50家為投資標的,為大型股的投資代表。

2.                台灣中型一百(0051):以台灣上市公司中排名51-150的一百家公司為投資標的,為中小型股的投資代表,波動較大。

3.                資訊IT(0052):以台灣上市公司中排名前150名裡,選出其中屬於電子產業的公司為投資標的,家數並不固定,即可參與電子股投資。

4.                台灣電子科技(0053)包含所有台灣上市公司中分類為"電子類"的所有公司,一網打進所有電子大小產業。

5.                台商收成(0054):選擇台灣上市公司中赴大陸投資已經有實質獲利的前50名龍頭,為標準的中國概念。

6.                台灣金融(0055):選擇台灣體質優良的金融個股,占整體金融產業八成以上市值為金融概念。

7.        高股息(0056) : 以台灣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前150名裡,選出預期一年內配發股息殖利率最高的前30名公司,為標準的高股息概念。

8.        台灣摩根(0057) : 以MSCI台灣指數為主,大型股約占八成,中型股約占二成。

9.        台灣發達(0058) : 以台灣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前150名裡,選出非電非金的股個組合而成。

10.      台灣金融(0059) : 一網打盡所有的金融保險類股,較0055的廣度更大。

11.      新台灣(0060) : 以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50家非電子個股組合而成,換句話說,主要成分股就是金融和傳產股。

按這裡開戶之後 開始累積財富吧!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房收租是許多人期望的退休保障模式,每個月不用工作,就有固定的租金可以收,更能有房子增值額外獲利的機會!可惜房地產投資的單價太高,一般人除了自住之外,頂多再有一間可以收租的房子就已經不得了了,如果這間房子一旦沒人要租或是景氣不好,也只能放著無能為力。

REIT(不動產證券化)的商品就成功突破這樣子的限制!一棟棟用來出租的房子,有每個月的收入,增值的空間,不就像是一間間小公司一樣嗎?想投資好公司的方式可沒有限制要買下所有的股份才行,只要擁有一張股票,你我都可以是小小股東,REIT的設計想法就是如此,把數棟大樓包裝成一件商品,發行股票,買到股票的人就是小小房東,收到的租金扣除相關的費用之後,就像房租一樣的發給每一個投資者,而如果房價上漲,自然而然手上的股票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囉!

REIT可以讓我們用小錢就能參與房地產投資,所以雖然交易的方式和股票一樣,用原本開戶的證券戶頭就可以買賣,但因為資金其實投資在房地產市場,所以和房市有關的影響因子自然也對REIT有衝擊,記得要觀察以下幾個因素變化情況:

1.                利率:利率會影響房貸的利息,進一步影響房價和房租的高低,高利率會使得房貸壓力上升,反過來低利率則可以刺激房價上升。

2.                景氣:景氣與房地產市場會有連動的情況,景氣佳,全民收入增加,買房子不手軟,自然房價也不會寂寞!另外,某些REIT所選擇投資的大樓是商業辦公室或是飯店旅館,景氣也和這些大樓的出租率及租金有關。

    房價不容易在短時間之內大漲大跌,所以投資REIT,注意配息率更為關鍵,以台灣已經發行的REIT來說,通常可以達到3~5%,這也是一般收租金的報酬率,在這個範圍內都算是合理;另外,因為房地產市場有和存款利息反向走勢的關係,所以很保守的投資人可以將資金平均分配在定存(貨幣型基金)+REIT兩種商品上,利率上升就增加定存比例,利率下降就加碼REIT,這樣子應該可以在極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不錯的報酬!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了第一筆的投資,你會發現,這其實沒有這麼困難,在網路上keyin一些資料,確認選擇,然後你就擁有了某家公司的股份或是某支基金的幾個單位數,你的資金終於不會再死死的躺在銀行裡吹冷氣,而是和你一樣,努力的在外面打拼!

到這個階段,我們要來談談瞄準的工作,也就是事後檢討確認的工作。先來回想一下,當你收到投資對帳單,也就是每月一次紙本資料或是每週一次的電子檔案時,你可以了解你的投資組合在這段時間的成果如何,當下的感覺是什麼呢?想一想,這就是修正你的投資組合最好的依據哦!

 

1.      無聊,沒什麼變化:

有這種感覺,看著自己不上不下的獲利率,開始在想這和定存有什麼不同的朋友們,這表示你目前的投資組合似乎太過於保守了!穩定高過定存的組合或許適合某些投資人,但明顯不是你想要的,找你的理財顧問聊一聊,可以增加一些波動大一點的商品,相信接下來的對帳單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2.      好像比我想像中賺()的還多:

開始投資前,相信你會對於這筆投資的資金,有著某種程度的預期,大約多久可以看到獲利結果,可能可以賺多少,最多會看到賠多少等等,如果你的對帳單上標出的報酬率比你自己預期的還高很多(或是賠很多),請洽你的理財顧問,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特別事件(911等等)發生嗎?還是商品組合的波動設定太高?有經驗的理財顧問會幫助你找到需要調整的部份,讓你下次打開對帳單時,不會看到讓你吃驚的數字!

3.      很害怕,睡不著:

你會害怕打開公司寄給你的對帳單,甚至在看過之後,一連好幾天都睡不著嗎?這樣子不論是大賺或是大賠,都已經超過你能承受的範圍,不能等了!現在就給理財顧問一通電話,很明顯你想點份不辣的滷味,而卻吃到了地獄辣的口味,不要把這個結果歸咎於自己,請把這個情況告訴理財顧問,並且要求他幫你規劃比較低波動的商品,如果他不願意,就換人服務,必須確保在小額投資時就找到適合的規劃,否則當全部資金投入時,反而成為你心頭上的重擔就不好了!

 

我們完成了預備-開槍-瞄準的整個流程!到這裡,你已經開始投資理財囉!雖然你只用了小小金錢投入,賺的也是蠅頭小利,但是重覆上述的步驟時,加大你的投資比重,你會發現,在小投資上累積的經驗能十足發揮,大資金不過是多一個零或是多幾個零的類似狀況!

股市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