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服務 沒有白吃午餐
【聯合理財網 2008/11/24經濟日報╱劉凱平】
一向頗有儲蓄觀念的李先生進入職場多年,累積了一定的積蓄,同時隨著近年投資理財風氣漸漸盛行,他開始思考該如何替自己進行理財的規劃,好好的整理財務狀況,也替自己未來的人生好好準備。當時他拜訪了多家提供金融理財服務的機構,也接觸多位提供理財服務的從業人員,了解他們的服務內容、流程和費用相關問題。
在多位理財服務的提供者中,其中有一位理財規劃顧問提出的服務架構、方式和理念,是他最能接受、最喜歡的。但是當時他不太能理解,為什麼這位規劃顧問對於提供的諮詢建議、規劃報告,以及後續的顧問服務要收費;而其他人都能提供不收費的服務。因此雖然喜歡這位顧問的理念,他還是選擇接受其他人的免費服務。
幾年下來,李先生仔細的回想這段期間的理財方式和理財成果,發現自己只是不斷的在追逐熱門的投資商品,但是得到的投資成效並不如預期。另一方面,他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還是沒有任何的掌控感,更不知道自己到底為未來準備了多少。這跟他當初所期望的規劃內容,似乎相去甚遠,也白白浪費了這幾年的時間。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道理說出來沒有人不懂。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思考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其實會發現想要尋找「免費午餐」的行為還真不少。從經濟學的假設出發,這或許是一種人的天性,因為人們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做事。如果能夠得到想要的東西,卻又不必付出代價,這豈不是最為「有利」的?
但事實是,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必須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才能獲得,這是恆久不變的道理。品質良好的理財規劃服務,當然需要相對的成本來支應,想要獲得這樣的服務,也就必須要付出合理的費用來取得。免費規劃服務的當下,或許讓我們覺得拿到了「免費午餐」,但是沒有付出合理報酬的服務,極可能因為缺少應有的品質和專業,讓我們在資訊不完整、思慮不周詳,或是需求沒有被了解的情形下,做了錯誤的理財決定,而在其他的地方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我們也應該要認知到,「沒有免費的理財規劃」這件事。
如果我們想要當理性的消費者,做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那麼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對某項服務付出了多少「價錢」,而是思考我們從這樣的服務中,得到了多少「價值」,然後才評估要付出的相對價格是否合理。想通了這樣的道理,李先生決定還是要依原本的初衷,重新選擇他認為對自己最有幫助、最能符合自身需求的「付費」服務,而不以價錢做為唯一的考量基準,以免再次因小失大。
(作者是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